【2006-11-13】张尧学介绍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规模的设置 11月13日上午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实施“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”的有关情况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介绍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、规模设置问题。 他说,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方面我们是这样想的。对于这些示范院校来讲,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加大投入,来推动这些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投入。在人才专业设置方面,我们非常强调,专业设置要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。既然强调生产、经济、社会生产相结合,在专业设置方面当然要有比较大的灵活性。在所设置专业的招生规模方面,自然也要给学校比较大的自主权。但是这个自主权是在国家宏观总体控制之下的。 比如说,国务院已经决定高等教育每年招生的规模增长幅度有限制,学校自己招生规模的增长就不可以超过这个限制。但具体到某一个专业来讲,可能每一个专业新情况,比如信息产业等,当然不一定就是信息产业,可能在当地需求量比较多,我们所提供的学生数又达不到需求要求时,我们培养的规模可能就多一些。但对那些社会目前不太需要的专业,就会适当压缩下来。所以在宏观数量限制的情况下,学校可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。 【2006-10-18】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谈高教质量工程建设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,首先要加强“德”的建设。从大学发展的历史看,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用,就是人类精神的家园,人文精神要在其中沉淀。即使别的地方价值观崩溃了,大学还应该坚守,成为体现人文、正义的中流砥柱,成为引领社会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火车头。大学就是大师的聚集地,如果大师出了问题,大学的质量可想而知。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道德观、价值观非常重要。大学要以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,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、诚信意识、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,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。只有师德水平上去了,大学的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。 要让教授上讲台讲好课 记者: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,他们的责任心和水平,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。高等教育司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新思路? 张尧学: 高校应该形成新的机制,让教授不但上讲台,而且要讲好课,成为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主力。2001年8月,教育部下发了《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,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,其中规定,55岁以下的教授要上讲台,连续两年不讲课的教授,要摘帽子。在新的文件中,我们不鼓励年轻教师一毕业就上讲台,至少不再讲基础课,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太浅,还需要更多的磨练。我们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,让年轻教师通过为教授、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,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,积累教学经验,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。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、班主任工作,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同时,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,鼓励青年教师加强科学研究工作。 没有科研的积累,科研能力不强的教师很难成为好教师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不赞成青年教师上讲台,是因为做科研是件好事,而不是坏事。要引导他们多从事科研,多发挥年轻人的创造性,在取得成果以后,向学生们传输他们的经验和方法,从而成为合格的教师。 记者:这一思路会不会引发一些高校的争议? 张尧学: 对一些地方高校的确会有一定的影响。我们的高校里,有丰富人生阅历的、能传道授业的教授、副教授不去讲课,相反围着科研的指挥棒转,他们申请到的科研项目越多,从事教学的时间就越少,教学的积极性也淡化了,反倒是年轻教师为了评职称拼命讲课,这是不合理的。人年轻时是创造力最强的,这些年轻教师错过了科研的黄金时段,经验不足的他们却走上了大学的讲坛,教学质量可想而知。我们对教师的奖励应该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后的奖励上。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调整教学和科研的关系,教学量决定工资收入,是比较科学的方式。 |